影视化妆造型不同于生活美容和时尚化妆表演,前者必须尊重戏剧中所规定的人物性格化特征以及戏剧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造型、有时丑陋、有时亮丽。生活美容主要着重于修饰与弥补、所谓时尚化妆重在演示,极少适用于生活,随意性大,与完整的戏剧、影视艺术造型相比有档次的区别。影视化妆师的创作离不开表演艺术,没有演员的精湛表演,再完美的化妆造型也就没有了生命。
艺术的本质是真、善、美、拘泥于生活的真实而无适度的夸张和浓缩,则不美,其实也体现不出真。借用著名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老先生的话“真是生活,假是艺术,有假写真,艺术则失掉基础,有真写假则不美。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在他撰写的《银幕形象创造》一书中,谈到自己如何与化妆师通力合作接近角色时的切身体会:“我扮演李时珍,得益于化妆师王铁彬的帮助很大,我们是很好的合作者,我越依赖他,吃的苦头越多……,老年时期的李时珍用棉花和皮纸做肉,用树胶做皱皮……整个是一层假面具的感觉,不能笑不讲话,不能大口吃东西,只能吃流质,面条也要一根根地吃,甚至呼吸都困难。每次拍红上装四小时,卸装还要两小时,尽管受了这么多罪,我还是表示感谢这位富有创造性的化妆师,他对李时珍青年到老年的几个阶段如何变形,都有精确的设计和富有表现力的创造。我们好象大夫和病人合作,病人虽吃苦却得益于大夫的治疗和照顾。而病人总是服从大夫的治疗和照顾的。这时赵丹把化妆师和演员的关系比做大夫和病人之间的那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近来在影视创造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某些不正常的现象,如一位年轻演员扮演一个年纪大的角色,当化妆师为他(她)进行造型时,她不顾角色的需要,自己背着化妆师偷偷涂口红、刷睫毛……甚至找导演哭,导演不但不批评制止,反而迁就她的作法,为此化装师只好不顾不管她。
当荧屏上出现低劣的化装造型时,无可非议自然是化装师的责任,然而更主要的因素是来源于导演的审美素质,有时一部戏下来,化装师要听一下导演的设想,导演一句话:“怎么漂亮怎么化,往港台靠。”可见有时化装师的创造结果还是导演审美理念的折射。在这种情况下化妆是无能为力的。